关注CCTV公益新闻,本网站与央视网、中央电视台无关。

       

德宝轩书画艺苑创始人李爱军

时间:2022年9月27日

摘要:年画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中,仍然能够穿越千百年历史的云烟,流传到了现在,可见年画对于人们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装饰物这么简单。

以其手承袭中华年画 ,守其心点燃文化火炬

——访德宝轩书画艺苑创始人李爱军

年画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形式中,仍然能够穿越千百年历史的云烟,流传到了现在,可见年画对于人们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装饰物这么简单。早期的年画是为了驱凶避邪、祈福迎祥,随着朝代的更迭,年画的刻画对象从自然万物到英雄豪杰,逐渐趋于多样化。

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年画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象征和精神象征,每一幅精美的年画作品中,都熠熠生辉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接触年画的第一天起,年画的魅力就让李爱军不可脱离地沉湎于年画的神韵与传承。如今李爱军是河北省正定县德宝轩书画艺苑创始人,是国家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武强年画传承人,顶着这样的名号,他也将继续坚守对于年画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风雨不改凌云志,一撇一纳展中华

在绘制年画的手艺人中,李爱军算是半路出家。李爱军坦言,自己在迈入年画行业之前,从事的是服装行业。虽然是属于跨行业,但李爱军却没有感受到这种跨行转业的突兀感,因为李爱军一直延续着上学时读典故、观史书的好习惯。据李爱军所说,在读书的时候,他常常泡在学校图书馆,看书看到失了神。“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那段时间,他遍览中华上下五千年,从民间故事看到历史典故,从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看到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每个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精神都深深感染了李爱军。现如今,当李爱军开始投身于民间艺术行业,他才发现文化与文化之间,本就是相通相融的。不同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都只是一个表达文化的载体,而其背后所蕴含的内涵,才是最为重要的。

李爱军与年画的相遇,出于偶然,但又是宿命使然。2005年,是李爱军与年画的正式相遇,也许是因为他一直都热爱着中国的文化,接触到年画的时候,他就为年画背后所承载的文明、文化所撼动,原来民族独有的千年传世美德是为人生社会、家国天下的太平保驾护航的!复兴传承就在那一刻冥冥中成为了他的人生使命。那一年,李爱军下定决心踏入以年画为载体的文化传承行业。

对于李爱军来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世间的齿轮转动,这片土地却永远在那。千百年的中国的文明,就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融合,代代流传,就像那轮明月,代代守候。如今,我国国土完整,人民安康,文脉的火种还在,身为中华子民的我们,自当主动接过那文化的火炬,让文化得以以更活跃的姿态流传。因此,当他接触到年画行业时,就犹如找到了方向的指引:他想让这样一种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幸运的是,李爱军的家人都对他的选择表达了强烈的支持。就这样,在家人的支持下,秉持着传承文化的初心,坚守着日益精进的匠心,李爱军开始了他的年画之路。

大约是在2005年底2006年元旦期间,李爱军在紧张工作之余听着中央广播电台关于迎新春各式春联的解读,不觉有所触动,即兴为从事了近二十个春秋的服装工作赋联一阙以表纪念:裁裁剪剪绘出宇宙新天地,缝缝补补联辍乾坤大世界;横批:万象更新。

从半路出家,到自成一家,如今,李爱军已是行业翘楚。他不仅在河北省正定县创建了德宝轩书画艺苑,成立了河北省礼规文化发展中心,更是国家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武强年画传承人、中华传统礼规学传承人、荣获2021央视频颁发的建党百年全国首批历史文化传承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非遗传承工委会副会长、2013年第四批中国科学家协会会员、中国末来研究会科技未来研究分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非药物疗法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等。

巧借年画载文化,潜入寻常百姓家

“会画还需会用”这是李爱军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位温良谦恭、赋有诗书的非遗传承人常常觉得自己是个“伪艺术家”,不像寻常艺术家那样挥手便是墨笔丹青,李爱军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在绘画和书法上有很大造诣的人,但是对于李爱军来说,不管是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要会用,与社会大众产生共鸣,才能够发挥艺术的最大价值。

形而上者谓之道。

龙飞凤舞、笔走龙蛇的书法作品;惟妙惟肖、呼之欲出的绘画作品;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木雕作品……倘若不会用,那么再惊为天人的艺术都终将在时间的长河中被遗忘。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文物化成。艺术为其塑形,文化为其铸魂。会用即懂得如何传承。艺术需要传承,也唯有传承,才能让艺术在朝代的更迭中依旧能够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

年画是文明的载体。将那些体现着中华美德的故事、那些展现了中华精神的人物、那些寄予了美好期望的象征性典故,一一展现在年画当中,通过年画这个载体,把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美好的精神信仰带进每个家庭,让每个成年人都勿忘祖国的文化,让每个孩童都在这种长期的熏陶之中成长,这是李爱军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他所谓的“用”。即通过年画,恢复中华家庭的良好家风,以每个家庭为单位,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让新时代的人们能够在充满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气息的氛围中成长,如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然也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十几年如一日,李爱军从未变更过自己在传承文化上的初心,这十几年来,他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始终坚持着年画的传承。粗粝能甘,纷华不染,这位艺术家的执着终于让年画又一次得以蓬勃发展。2012年德宝轩被全国人大办公厅等部门授予国家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与此同时,李爱军也被列为国家重点传承人。2015年李爱军带领着德宝轩创作的《祖龛》、《百变如意封册》等作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认证。此后,李爱军的脚步也未曾停歇,带领着德宝轩书画艺苑又先后获得多项国家专利、知识产权认证和玉麟轩系列金典奖品牌。

浮云未能遮蔽日,点燃文脉新火种

中庸之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实证型、生存型经验与教训的结晶。小马过河,行胜于言。在传承文化的路途上,李爱军总是不止于思考和探索。回望过去几百年的文化之旅,今日对于新时代的我们而言,传统的工艺又该以何种新面貌进行传承,文化的传承究竟对于社会、对于国人有何意义。

千百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一代代人具有了独特的万物有灵的生命观、仁者爱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天人合一的正命观、整体观、阴阳五行生克制化虚实表里相互乘侮的宇宙多格局态势全维观……它们经纬交织构成了中华民族纵横捭阖应对各种灾变挑战健康生存永续发展的软实力。

“当下的中国面临着文化入侵、国民文化不自信等不容忽视的现状。”李爱军坦言,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熠熠生辉的文化,流传下来的文化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然而,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两百年——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对我国的文化传承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打击。敌军横扫,在我们的土地上进行疯狂掠夺,火烧圆明园、损坏敦煌壁画、洋文化入侵……在战乱年代,求生成了人们唯一的希冀,温饱不得又何谈精神建设。

然而,没有精神家园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正如西方的上帝串联了他们整个西方世界的精神命脉,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自伏羲炎黄伊始,我们的先祖就为我们缔造了一个天地祖先的观念:“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这种观念,在世世代代的传承当中,刻进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了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意识观念,是我们立世的根本,实现美好和谐愿景的基石。

礼失求诸野。

我们的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基础的良性发展,人民的生活也稳步向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也开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那些还残存的,冥冥之中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当中的文化又重新活了过来,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我们于一个全新的世界得以窥见旧日的文化。可见天地祖先的观念,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就当下而言,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让这种文化重新点燃,通过各种艺术百花齐放,创新传承,丰富民族的精神层面,加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天地是轻重缓急尊卑位序取舍的代名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饮水思源,落叶归根。重拾对于天地、对于祖先的敬畏之心,这便是艺术所发挥的形式上的作用。

在留存下来的繁杂多样的文化形式当中,年画无疑是充满活力的一种。当年画重新回归到家庭,对于天地祖先、民族文化信念的传播发挥了不容置疑的力量。现如今,作为特殊的文化的载体,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面对这个全新的时代,也得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李爱军自觉地接过年画这个文化的火炬,在年画这个古老的载体上,赋予了它新生代的生命。将年画与城市相连结是李爱军的新想法。李爱军想通过年画,为城市文化赋能。于是,他与其他各位年画艺人,针对正定的历史,齐心协力共同创作了容膝、赵云、《三阳开泰》、普洱茶吉祥挂件等系列作品,与此同时,他还将与正定元素有关的城隍庙、弥勒佛、观音、关公等年画作品带到正定德宝轩展示,将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古风古韵通过年画,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城市是文明的聚居地,古老的城墙围住的是曾影响了这一方人的文化,是这一方人的“天地祖先”。也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年画在传播的过程中总是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存在少许的变更,但其内涵却是永恒不变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文化精神是人得以生存聚居的根本,李爱军承袭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年画,以年画为载体重新讲述中国的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命脉点燃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任重而道远,李爱军坦言,对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初心,将继续鞭策着他在这条路上孜孜不息,服务社会。

Copyright © by CCTV公益新闻,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