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CCTV公益新闻,本网站与央视网、中央电视台无关。

       

以行动守护绿色未来——慈爱无界“手机换绿手”环保行动为地球日注入温情

时间:2025年4月22日

2025年4月19日,长荣慈善基金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手机换绿手”环保行动,为世界地球日奏响公益序章。25位“地球守护者”齐聚天津人民公园,通过清理垃圾、践行绿色理念,响应全球环保号召。活动同步联动“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将环保成果转化为对孤独症患者的切实支持,诠释“慈爱无界”的深远意义。

1745243959484247.jpg

背景:数字时代下的双重责任

在人均每日手机使用超6小时的时代,塑料污染与数字依赖正侵蚀着生态与生活的平衡。长荣慈善基金以“放下屏幕,拾起责任”为行动内核,呼吁公众从虚拟世界回归现实,用双手守护地球家园。活动巧妙衔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将环保实践与社会关怀无缝融合,让每一份行动既为自然减负,也为特殊群体铺就希望之路。

行动现场:创新设计激发全民参与

活动突破传统环保模式,以趣味任务与跨界协作吸引多元群体加入。参与者化身“弯腰侠”,领取垃圾袋、手套等工具包后,迅速投入垃圾清理挑战。

2.png

分类竞技:从任务到教育

步道、绿化带与河道区域成为“环保赛场”,志愿者分组搜寻目标垃圾,塑料瓶盖、烟头等“特殊垃圾”化身积分筹码。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分类知识,银龄长者分享生活减塑妙招,代际协作中传递环保智慧。

3.png

知识赋能:从垃圾分类到行动觉醒

环保专家以互动课堂形式,系统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与实操技巧。从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到有害垃圾的分类标准,参与者通过实物展示与情景模拟,深入理解“分对类”对资源循环的关键作用。

课堂中,专家特别以烟头为例,揭示分类盲区的生态代价:“一枚被随意丢弃的烟头,需10年才能降解,其有毒物质可污染500升水。许多人误将烟头视为普通垃圾,实则应归类为有害垃圾。”现场展示的公园清理样本中,数百枚烟头藏身草丛石缝,令参与者震惊。一位志愿者坦言:“看似简单的分类,却是守护生态链的重要防线。”

这场知识洗礼,让“垃圾分类从我开始”不再是一句口号。活动尾声,许多家庭当场制定家庭减塑计划,孩子们更主动承诺:“今后看到烟头,一定用夹子捡起来!”

4.png

公益延伸:环保行动的温度传递

本次活动募集的善款将全额用于孤独症患者康复训练及社会融合项目,延续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的公益余温。长荣慈善基金强调:“清理垃圾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星星的孩子’点亮融入社会的星光。”

跨界共融:全民公益的生动实践

活动汇聚企业、志愿者与市民的多元力量:本地企业捐赠环保物资并提供志愿者支持;银龄长者以经验指导分类;青年团队高效协作传递技术支援。

5.png

从问题到行动:慈爱无界的公益提案

一位孩子妈妈在分享环节指出:“某些街道、区域垃圾桶数量不足,许多居民因寻找不便只能随手丢弃垃圾。”这一现象引发在场家庭共鸣。慈爱无界项目组委员会现场发起倡议:呼吁社区、环卫部门与企业三方联动,针对商业街区、学校周边、公交站台等人流密集区域,优先开展垃圾桶增设专项行动。同步推出“小小环保观察员”计划,组织亲子家庭通过拍摄实景照片、统计垃圾滞留数据等方式形成调研报告,为市政设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让环保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实践。

1745244356390306.png

未来展望:让善意成为城市底色

活动最后,全体志愿者宣读环保誓言——“少刷一小时屏幕,多护一方净土!以慈爱打破界限,用行动点亮星河!”铿锵的承诺声中,绿色理念深植于心。慈爱无界项目组委员会宣布,未来将联动“银龄焕新”“童心共创”等品牌项目,打造常态化公益生态。除定期环保行动外,还将推动“社区环保共建计划”,鼓励家庭参与垃圾桶增设、垃圾分类宣传等实践,让绿色行动与特殊群体关怀渗透城市肌理。

“锁屏一分钟,捡拾一平方——每一次弯腰都是对地球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承诺。”这场跨越环保与关爱的行动,正在书写一座城市的温情答卷。

Copyright © by CCTV公益新闻,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文字和图片转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